第九届大气污染控制费效与达标评估暨大气霾化学学术研讨会
地点:中国·北京·北京稻香湖景酒店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稻香湖路28号)
时间:2022年11月1-2日

会议议程

会议报到

时间 内容 地点
10月31日09:00-18:00 至11月1日08:00-09:00 签到及领取会议资料 稻香湖景酒店贵宾楼入口处

本次会议由11月1日全天的主会场和11月2日全天的三个分会场组成,分会场共计安排7个会议主题,11月2日3个分会场同时进行。

直播观看链接:

主 会 场:https://zb.weiqihd.com/live/tvchat-346632220?v=638025813064072887

第一分会场:https://zb.weiqihd.com/live/tvchat-2003234546?v=638025812769895419

第二分会场:https://zb.weiqihd.com/live/tvchat-2042362503?v=638025811680827896

第三分会场:https://zb.weiqihd.com/live/tvchat-513754168?v=638025810749834618

直播观看二维码:

主会场二维码 第一分会场二维码 第二分会场二维码 第三分会场二维码
主会场 第一分会场 第二分会场 第三分会场



大会报告(11月1日,星期二)

主会场-牡丹1厅
时间 内容
大会开幕致辞
主持:郝吉明院士、贺泓院士
09:00-09:30 郝吉明院士,清华大学
张大伟副司长,中国生态环境部
庄乾坤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刘欣主任,能源基金会
09:30-09:50 合影/
茶歇
大会主旨报告
主持:郝吉明院士、贺泓院士
09:50-10:15 华北冬季强雾霾发生的主要环流型-东亚回流天气的作用
丁一汇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10:15-10:40 大气污染物的毒性与健康危害
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0:40-11:05 黑碳界面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贺泓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
11:05-11:30 “双碳”战略与煤电减污降碳科技创新
高翔院士,浙江大学
11:30-11:55 数字赋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治理
贺克斌院士,清华大学
11:55-12:20 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的环境健康效应
陈建民院士,复旦大学
12:20-13:30 午餐
大会特邀报告I
主持:王韬教授、葛茂发研究员
13:30-13:45 大气二次污染机制研究
葛茂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13:45-14:00 Impact of reactive halogens on atmospheric oxidation and air quality
王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14:00-14:15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源排放、环境空气特征与潜在影响
王新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
14:15-14:30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定量研究的再思考
邵敏教授,暨南大学
14:30-14:45 城市大气环境新粒子生成研究
蒋靖坤教授,清华大学
14:45-15:00 京津冀地区臭氧和PM2.5双高污染事件物理化学特性的集成模拟研究
廖宏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00-15:15 空气污染-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与跨区域污染协同控制
丁爱军教授,南京大学
15:15-15:30 珠三角PM2.5和臭氧污染演变特征及对协同防控的启示
郑君瑜教授,暨南大学
15:30-15:45 茶歇/讨论
大会特邀报告II
主持:施小明研究员、柴发合研究员
15:45-16:00 老龄化背景下大气污染控制的健康收益研究
施小明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16:00-16:15 大数据如何助力大气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交流
毕军教授,南京大学
16:15-16:30 大气臭氧的健康风险和疾病负担评估
阚海东教授,复旦大学
16:30-16:45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减污降碳效果评估
王书肖教授,清华大学
16:45-17:00 典型行业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控制路径探讨
严刚研究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17:00-17:15 漆包线行业难处理有机物的产排分析与深度净化
叶代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17:15-17:30 多尺度有毒有害元素大气排放清单研发及应用
田贺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18:00-20:00 晚餐




分会报告(11月2日,星期三)

第一分会场-稻香厅
分会主题: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及溯源
主持:张强教授
08:30-08:45 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评估、校验和应用-以长三角为例
赵瑜,南京大学(特邀报告)
08:45-09:00 源排放气溶胶关键化学组分的指纹特征及毒性效应
李庆,复旦大学(特邀报告)
09:00-09:15 我国高分辨率城市绿地天然源VOCs排放清单构建
马铭晨,中国海洋大学
主持:伯鑫教授
09:15-09:30 MEIC-global-CO2: 面向气候模拟的全球多尺度碳排放数据库
张强,清华大学(特邀报告)
09:30-09:45 First high-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of levoglucosan for biomass burning and non-biomass burning sources in China
孔少飞,中国地质大学(特邀报告)
09:45-10:00 Emissions of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urban green spaces in the six core districts of Beijing based on a new satellite dataset
戚敏,北京工商大学
主持:赵瑜教授
(分会不设单独的茶歇时间,为各位老师在会场门口处准备了水果点心,请大家自取)
10:00-10:15 中国高分辨率碳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库(CHRED3.0A,2018)
伯鑫,北京化工大学(特邀报告)
10:15-10:30 基于分类核算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及其在大气源清单中的应用建议
白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10:30-10:45 环渤海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严薇,东北师范大学
分会主题: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与数值模拟
主持:郑玫教授
10:45-11:05 北京上空大气污染物特征与影响机制
权建农,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特邀报告)
11:05-11:25 基于MAX-DOAS的长三角大气污染分布与传输研究
谢品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特邀报告)
11:25-11:40 华北区域大气污染的飞机观测研究
赵德龙,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11:40-11:55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ai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on-line measurements and Synoptic pattern analysis in Shanghai, China
张艳,复旦大学
11:55-12:10 不同高度大气含碳气溶胶分布特征的观测研究
闫才青,山东大学
12:10-13:30 午餐
主持:张宏亮教授
13:30-13:50 大气颗粒物数浓度模拟
胡建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邀报告)
13:50-14:10 区域-道路尺度臭氧模拟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北京的应用
李杰,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特邀报告)
14:10-14:30 沙尘沉降过程对局地污染物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
潘昱冰,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14:30-14:50 The influence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n volcanic aerosols transport in the UTLS region
吴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4:50-15:05 Advanced mobile-DOAS techniques for locating and identifying area emission sources
胡肇焜,安徽光机所
15:05-15:20 天基CO2探测激光雷达数据反演和应用前景探索
韩舸,武汉大学
15:20-16:00 茶歇
主持:李四维教授、张宏亮教授
(分会不设单独的茶歇时间,为各位老师在会场门口处准备了水果点心,请大家自取)
16:00-16:20 城市气溶胶高分辨率卫星反演监测
李四维,武汉大学(特邀报告)
16:20-16:40 Profiling the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erosol in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with multi-wavelengths lidar
王一楠,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特邀报告)
16:40-16:55 园区臭氧和二次颗粒污染特征与协同管控分析
陈玲红,浙江大学
16:55-17:10 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及其环境影响
张艳利,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17:10-17:25 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大气复合污染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舒茜,四川大学
17:25-17:40 棕色碳吸光性与颗粒物ROS:北京与亚特兰大的对比
向雅馨,北京大学
18:00-20:00 晚餐




分会报告(11月2日,星期三)

第二分会场-杜鹃厅
分会主题:大气霾化学机制
主持:楚碧武研究员、赵斌助理教授
08:30-08:45 北京PM2.5光老化机制的研究
陈春城,中科院化学所(特邀报告)
08:45-09:00 烟雾箱研究NOx在芳香烃光氧化形成SOA和O3中的作用
陈天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09:00-09:15 SO2和NH3共存对γ-Al2O3矿尘表面羟基活性的提升作用研究
李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09:15-09:30 基于观测的VOCs对臭氧相对影响的估算方法
宋宇,北京大学(特邀报告)
09:30-09:45 北京冬季灰霾中化石燃料排放物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液相生成
汪俊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09:45-10:00 影响二次污染物模拟的关键因素
王雪梅,暨南大学(特邀报告)
10:00-10:15 污染大气环境中新粒子生成和生长的数值模拟研究
赵斌,清华大学
10:15-10:30 大气氧化性及其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贡献
王芃,复旦大学
分会主题:大气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主持:陈军辉研究员
(分会不设单独的茶歇时间,为各位老师在会场门口处准备了水果点心,请大家自取)
10:30-10:45 四川省典型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研究
陈军辉,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特邀报告)
10:45-11:00 土地利用变化对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李莉,上海大学(特邀报告)
11:00-11:15 天然源排放对我国臭氧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探讨
高阳,中国海洋大学(特邀报告)
11:15-11:30 移动源排放挥发和中等挥发性有机物测试研究
李英杰,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11:45-13:30 午餐
主持:陈军辉研究员、胡京南研究员
13:30-13:45 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成因影响、管控现状与策略探索
胡京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特邀报告)
13:45-14:00 大气氧化性视角下的O3和硝酸盐颗粒物污染成因与控制思路分析
陆克定,北京大学(特邀报告)
14:00-14:15 四川盆地PM2.5成因及其与O3协同控制
杨复沫,四川大学(特邀报告)
14:15-14:30 The air quality, health and crop benefits from recent emission reductions in China
张玉强,山东大学
14:30-14:45 超大城市PM和臭氧协同防治的关键技术与政策重难点分析
陆成伟,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分会主题: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应对
主持:姜克隽研究员、鲁玺教授
14:45-15:00 多重目标下能源和经济转型路径
姜克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特邀报告)
15:15-15:30 我国碳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效应研究
鲁玺,清华大学(特邀报告)
15:30-15:45 天然源与人为源相互作用对二次气溶胶的影响
董新奕,南京大学
15:45-16:00 2016-2019年北京市PM2.5和BC的高时间分辨率来源解析研究
刘小萌,北京大学
16:00-16:15 人为源减排与气候变化对中国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罗坤,浙江大学(特邀报告)
主持:雷宇研究员、王海鲲教授
(分会不设单独的茶歇时间,为各位老师在会场门口处准备了水果点心,请大家自取)
16:15-17:30 交通部门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协同减排
王海鲲,南京大学(特邀报告)
17:30-17:45 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碳减排协同路径研究
雷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特邀报告)
17:45-18:00 成都市空气质量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成效和路径分析
谭钦文,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特邀报告)
18:00-20:00 晚餐




分会报告(11月2日,星期三)

第三分会场-多媒体厅
分会主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大气环境的应用
上半场主持:程真副教授
9:00-9:15 大气污染控制费效与达标评估系统珠三角应用及新进展
朱云,华南理工大学(特邀报告)
9:15-9:30 Identification of NOx hotspots from oversampled TROPOMI NO2 column based on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王堃,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9:30-9:45 DeepAir: Deep Learning and Satellite Imagery to Estimate Air Quality Impact at Scale
许岩岩,上海交通大学(特邀报告)
9:45-10:00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案
王杨君,上海大学
10:00-10:15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estimation of AOD from Himawari-8 using an 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 gap-filling method
朱丽叶,中山大学(特邀报告)
10:15-10:30 PM2.5与O3协同防控:新冠疫情期间交通变化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启示
张少君,清华大学
下半场主持:朱云教授
(分会不设单独的茶歇时间,为各位老师在会场门口处准备了水果点心,请大家自取)
10:30-10:45 大气多相化学的孪生网络及求解
程真,上海交通大学
10:45-11:00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城市交通-空气质量”动态影响研究
温轶凡,清华大学
11:00-11:15 Recent advances in ML-based deweathering technique with large potential for air quality research
戴启立,南开大学
11:15-11:30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多尺度机动车近实时排放清单建立与应用
黄志炯,暨南大学(特邀报告)
11:30-11:45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污染时段排放控制策略费效优化
李金盈,华南理工大学
11:45-12:00 多污染物健康风险环境公平分析及工具开发
龙世程,华南理工大学
12:00-13:30 午餐
分会主题: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成本和健康效益
主持:戴瀚程教授、张少辉教授
13:30-13:45 中国道路机动车排放控制的环境和健康效益
吴烨,清华大学(特邀报告)
13:45-14:00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与健康改善的因果关系:基于准实验研究
薛涛,北京大学(特邀报告)
14:00-14:15 空气污染治理对医疗负担影响分析
谢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邀报告)
14:15-14:30 碳中和复杂系统建模与政策多维影响评估
戴瀚程,北京大学(特邀报告)
14:30-14:45 探索城市空气污染物的精细化暴露评估方法
徐翔宇,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14:45-15:00 禁售燃油车的碳减排及健康协同效益
沈鉴翔,清华大学
15:00-15:15 “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的费用效益分析
张静,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主持:段小丽教授、张少辉教授
(分会不设单独的茶歇时间,为各位老师在会场门口处准备了水果点心,请大家自取)
15:15-15:30 大气环境健康风险时空多视角防控研究与思考
邹滨,中南大学(特邀报告)
15:30-15:45 大气污染与运动交互作用对呼吸健康的影响
段小丽,北京科技大学(特邀报告)
15:45-16:00 气候变化减缓与环境质量协同治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张少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邀报告)
16:00-16:15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费效分析研究
束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特邀报告)
16:15-16:30 京津冀区域经济-污染-健康耦合关系及公平问题研究
张伟,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16:30-16:45 PM2.5中个体与站点金属组分的暴露和炎性效应差异
张译丹,北京大学
16:45-17:00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张泽宸,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18:00-20:00 晚餐